洛阳农业局主办
今天是:
农业文化 > 农村诗人

麦收记忆

发布时间:2016-05-26  信息来源:河南日报农村版  作者:  浏览: 次  

    立夏一过,麦收时节就快到了,这个季节是农民们最激动的日子。俗话说:麦收有五忙,割、拉、打、晒、藏。20世纪70年代,我那时在村里上小学,当时土地还没承包到户,每到了麦收时节,给我的印象是生产队里从早到晚都是忙碌的。

    割麦之前有一件事是必须做的,那就是村里人称为的“操场”。就是在原来的麦场启用之前,用牛拉着一个大石磙,石磙后边还挂着一个圆形石磨盘,绕着麦场反复转圈,直到把地面轧实为止。随后在离麦场很近的小河边,男劳动力们用桶提水,妇女们用脸盆端水。大伙儿一桶桶、一盆盆往场里浇水,整个场景像蚂蚁搬家似的,景象很壮观。一个小时左右,麦场就被浇得湿透,等地面变干就能使用了。

    从前的麦收如同打仗,麦场如战场,需要抢时间。为了帮助生产队收麦,我们学校每到这个时节,各个年级的学生都被分配几个组,高年级的同学被分到大队四个生产队里参加麦收劳动,低年级的同学会被分到各个麦场里站岗,任务很明确,就是不让村人在麦场里吸烟,不让带火柴等易燃物。参加收麦子的同学很辛苦,一般都是家里人提前备好镰刀,由老师带队前往生产队参加收麦劳动。到了地头,老师给我们分配任务,同时老师在割麦之前还现场做动员讲话,鼓励大家,看谁割得快,割得多。麦收的大战开始后,我们人人心里憋着一股劲,嘴上不说,手上的劲却大了。大家心里暗暗较劲,麦田里听不到人讲话,只听见挥舞镰刀割麦的沙啦啦的声音,随着一阵又一阵沙啦啦的声音过后,大伙儿身后是一堆又一堆割下的麦子。其间,有不少同学手上磨出了血泡,但轻伤不下火线,继续干,同学们就像小老虎似的挥舞镰刀,在自己的“战场”忙碌起来。到了中午时分,大家终于割完了一大块地的麦子,完成了老师交给的收麦任务。

    后来我们在写收麦子的作文时,几乎每个同学形容收麦的干劲时,都用了“像小老虎似的”这一句,老师在作文课点评时还开玩笑地说:“怎么我们班都是小老虎啊?”

    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,村里的土地开始实行承包了,我也上中学了。我们家和邻居几家共用一个打麦场,用来把割下来的小麦脱粒。麦收时节,也正逢雨季。为了抢时间,大家男女老少齐上阵,早出晚归,有不少家,还把中午饭送到地里。那时父亲都是天刚蒙蒙亮就起来,之后叫醒我们,下地干活儿,睡眼惺忪的我,心里有点抱怨但也不敢说。早晨天气凉爽,还可以忍受,等中午前后,太阳晒得汗流满面。尽管如此,割麦子时往往还要穿着厚的长袖衣服,防止被麦芒扎。麦子割完后,还得用架子车一车车拉回麦场里。之后是晒麦子打场,麦子晒干了就由大人们驱赶着牲口拉着石磙碾麦子。再用木锨一下下高高扬起,借风力把麦粒和麦芒分离。

    到了20世纪90年代,农村逐步实行了机械化。割麦子用收割机,只有田地的边缘部分需用镰刀把残余的麦子割几下,拉麦子也不用架子车了,都是用拖拉机或者农用三轮车了,原来的打麦场用石磙碾,变为了电动脱粒机。去年回老家,看到收麦子又先进了,麦收持续的时间更短了,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劳作,只排队等候收割机器,预备好口袋装丰收的果实即可。大伙儿常感叹,过去那些年一提收麦就发愁,现在可好,有三四天就麦收完了,真是省事多了。

    如今又到麦收时节,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故乡,收获的季节虽然有些苦和累,但看到满囤的麦子心里挺欢喜的,回味着农村逝去的岁月,总感觉有不尽的眷恋和乐趣。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版权所有:洛阳市农业局 豫ICP备05012585号
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工作人员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