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农业局主办
今天是:
休闲农业 > 互动交流

洛阳牡丹逸事

发布时间:2017-04-17  信息来源:信息中心  作者: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  浏览: 次  

种牡丹:多少工夫织得成

核心提示:
   “掷柳迁乔太有情,交交时作弄机声。洛阳三月花如锦,多少工夫织得成。”这是刘克庄的《莺梭》,清新极了,美丽极了。

 

 

  “掷柳迁乔太有情,交交时作弄机声。洛阳三月花如锦,多少工夫织得成。”这是刘克庄的《莺梭》,清新极了,美丽极了。

  很显然,洛阳花如锦的三月不是黄莺飞来飞去就能织成的,造就如此美景的,是神奇的大自然和辛勤的园丁。

  在牡丹种植方面,洛阳自古以来讲究多多、高手辈出。

  1、从接花到打剥  一个环节都不能少

  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曰:“大抵洛人家家有花,而少大树者,盖其不接则不佳。春初时,洛人于寿安山中斫(zhuó)小栽子卖城中,谓之山篦子。人家治地为畦塍(chéng)种之,至秋乃接。”

  周师厚的《洛阳花木记》对牡丹种植过程叙述更加清晰。

  接花,“接花必于秋社后、九月前,余皆非时也。接花预于二三年前种下祖子(嫁接时作根株用的花木),唯根盛者为佳”。

  栽花,“须于四五月间,先治地。如地稍肥美即翻起,深二尺以耒(lěi),去石瓦砾,皮频锄削勿令生草。至秋社后、九月以前栽之”。

  种祖子法,“欲种花子,先于五六月间择背阴处肥美地,治作畦,锄欲深而频”。

  打剥花法,“凡千叶牡丹,须于八月社前,打剥一番。每株上只留花头四枝,余者皆可戴”。

  这是平常的牡丹栽植,不平常的,比如现在的反季节催花,古人其实早就会了。

  南宋周密的《齐东野语》说,有个叫马塍的地方,那里的花农能让牡丹在冬季开放。

  明人所著《五杂俎(zǔ)》里也有牡丹冬季催花的记载:“朝廷进御常有不时之花,然皆藏土窖中,四周以火逼之,故隆冬时即有牡丹花。”

  2、那些种牡丹的高手

  如果要扒扒那些种植牡丹的高手,第一个要讲的当然是唐朝的宋单父了。

  柳宗元的《龙城录》载:“洛人宋单父字仲孺,善吟诗亦能种艺术。凡牡丹变异千种,红白两色,人不能知其术。上皇召至骊山,植花万本,色样各不同,赐金千馀两,内人皆呼为花师,亦幻世之绝艺也。”

  到了宋朝,高手更是层出不穷。

  欧阳修《洛阳牡丹记》中记载了一位叫“门园子”的接花工,嫁接牡丹尤其著名,“豪家无不邀之”。

  在吴淑的《异人录》里,有高手将牡丹嫁接到了椿树上,“张茂卿好事,因有一楼,四周列植奇花,接牡丹于椿树之梢,花盛开时,延宾客,推楼玩赏”。传说中,因为张家的椿树与旁边的楼一般高,所以嫁接其上的牡丹有了一个别致的名字叫“楼子牡丹”。

  张邦基的《墨庄漫录》记载,宋徽宗宣和年间,洛阳花工将药壅培于白牡丹根下,次年开出浅碧色的花,人称“欧家碧”,此花极为珍贵,每年都要作为贡品供奉朝廷,比姚黄还要昂贵。

  黄庭坚写过一首名叫《和师厚接花》的诗,诗曰:“妙手从心得,接花如有神。根株穰下土,颜色洛阳春。雍也本犁子,仲由元鄙人。升堂与入室,只在一挥斤。”不难看出,他笔下的接花工,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“大国工匠”。

  3、老子龙钟逾八十  死前犹见几回开

  也许是受花工艺花的影响,也许是想亲自体会一下栽植的乐趣,获得不一样的写作灵感,宋代许多文人大家,都有种植牡丹的经历,这从他们的诗作中可以看出。

  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的曾巩就种过牡丹,不过种得相当不成功:“经冬种牡丹,明年待看花。春条始秀出,蠹(dù)已病其芽。柯枯叶亦落,重寻但空槎(chá)。朱栏犹照耀,所待已泥沙。本不固其根,境朝谩咨嗟。”

  宋朝曾做过知阁门事的姜特立也种过牡丹,虽然牡丹种活了,但他依然伤感,因为他面对牡丹想到了人生不再、流年易逝,他在《种牡丹》中说:“课仆舁(yú)丰壤,辛勤种牡丹。不知从此去,更得几春看。”

  跟他一样在种下牡丹后不喜反悲的还有陆游,陆游有一首《栽牡丹》,抄来品读:“携锄庭下斫苍苔,墨紫鞓(tīng)红手自栽。老子龙钟逾八十,死前犹见几回开。”

  “死前犹见几回开”太伤感了,让人想起“花是主人,谁非过客”,想起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。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版权所有:洛阳市农业局 豫ICP备05012585号
关于我们免责声明工作人员联系我们